中西藥的比較(一)——(一位藥物生化學家所撰寫)
抗生素
對于現代社會的絕大多數人來講,陰陽五行、四氣五味聽起來似乎很玄。如果從生物和化學的角度來解釋中醫藥,大家似乎更容易接受。所以,我就從化學和生物的角度來跟大家分享一些醫藥常識吧。
先談談被現代人overuse的抗生素(antibiotics)。
人體自身有防御系統——免疫系統。我們的免疫系統就像一個軍隊,即幫助我們抵抗外界的侵入(例如細菌、病毒等),又能鎮壓內亂(細胞癌變等)。當免疫力很好的時候,人就不容易生病,即使是感染到細菌病毒也能很快自身恢復。可是現在很多人不知道如何保養自己,讓自己的防御系統加強。反而是稍微有點小毛病,就服用抗生素,也不管是不是對證。
一般情況下,抗生素(antibiotics)只作用於細菌(bacteria),對病毒(virus)完全無用。如果你得了流感,卻服用抗生素,那就是牛頭不對馬嘴了,因為引起流感的是病毒(virus),不是細菌(bacteria)。題外話,打感冒疫苗(flu vaccine)真的是完全沒必要!我們得了一次腮腺炎,就不會得第二次;出了一次水痘,也不會出第二次。因為得了腮腺炎、水痘後,我們的免疫系統就記得引起腮腺炎和水痘的病毒的樣子。下次它們再來入侵的時候,免疫系統就把它們通緝剿滅。可是沒有人得了一次感冒就再不會得第二次。為什么?因為感冒病毒成千上萬種,這次感染的和上次感染的不一樣。所以,打了感冒疫苗後,也不可能產生針對這成千上萬種感冒病毒的抗體,當然就是沒用的啦。
另外,抗生素有抑制免疫系統(immune suppression)的作用。免疫系統是人體的軍隊。抗敵本是軍人的職責,現在從外面請了職業殺手,軍隊的軍人就不用工作了。長期下來軍人就忘了本職,甚至變得敵我不分了。所以,長期服用抗生素,免疫力就會越來越低,當然就越來越容易生病。免疫系統敵我不分就會導致自身免疫疾病(autoimmune diseases)。現在越來越多的新病被診斷為“自身免疫疾病”,這與抗生素的濫用有著必然的聯系。
服抗生素會產生抗藥性,也就是說,服用一段時間後,這種原本很有效的抗生素對你就失效了。為什么會這樣呢?在細菌和抗生素的戰斗過程中,大部分細菌會被抗生素殺死,剩下的那小部分為了生存會產生變異,變成更強壯的細菌。變異了的細菌對這種抗生素就產生了抵抗性。這時候,需要更強的抗生素才能對付這些死裡逃生的細菌。同樣的戲劇會繼續上演……研發越來越強的抗生素的最終結果是培養出一批超級無敵細菌。到時候就真的大禍臨頭了。
中藥當中,不少藥都有抗菌作用,例如黃連、黃芩、黃柏等等。可是,中藥用了上千年,即沒有產生抗藥性,也沒有抑制免疫系統。跟西藥抗生素比,中藥“抗生素”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不同?一味中藥就有上百種化學成分。一個處方又有好幾味中藥。一碗黑黑的湯藥跟一顆抗生素相比較,其化學成分要復雜千百倍。這些成分當中,有抗菌的,有提高免疫力的,有利小便的,有刺激副交感神經的……它們就像一個配合默契的團隊,把細菌殺掉或趕跑,又不傷人體本身。也正因為這不是單兵獨斗,而是團隊工作,細菌無法同時對所有的成分產生抗藥性,服中藥也就不存在抗藥性的問題了。另外,因為其中有顧及免疫系統的成分,所以不但不存在免疫力抑制的問題,而且會加強免疫力。
有趣的是,一些天然抗生素,例如黃柏裡面的小檗碱(berberine,又名黃連素),不僅具有抗菌作用,而且有抗病毒和抗癌作用。那是不是應該把這些天然抗生素從中藥中提取出來,純化變成西藥呢?這是現在的藥物化學家做的工作。本人是藥物化學出身,卻不認同這種中藥“西藥化”的做法。除了小檗碱,黃柏還含有黃柏碱(phellodendrine),黃柏酮(obakunone),黃柏內酯(obakulactone)等等其他成分。小檗碱也是黃連的主要成分之一(占黃連的10%左右)。懂中藥的人都知道,雖然黃連和黃柏都是清熱藥,但是它們的作用不盡相同。黃連清中焦濕熱,又善瀉心火;而黃柏除下焦濕熱,又能兼補腎陰。更何況中醫治病時,往往是用多種中藥配伍成一個處方,例如“白頭翁湯”裡不僅有黃柏和黃連,還有白頭翁和秦皮。這也就說明,單純一個小檗碱是不能全部代表黃柏和黃連的。黃連素在中国是已經上市的藥物,可是它的藥用只是黃連和黃柏藥用的一小部分。
抗生素是西藥學觀點“single bullet, single target”的產物。100多年前,藥物學家認為針對一種疾病(single target), 只需要一個化學藥物(single bullet),就可以治愈這個疾病。所以,藥物學家們致力於研究藥力超強的藥物(magic bullet)。 隨著時代的進步,越來越多的受體(receptor)被生物學家發現,現在大家越來越傾向於“multiple bullets, multiple targets”的新觀點。而這所謂的新觀點,中醫卻用了幾千年了。可是,從化學和生物的微觀學角度,化學家和生物學家怎么也搞不懂中醫的處方是怎么開出來的。是的,從古至今,絕大多數中醫不懂化學,不了解中藥中的化學成分;不懂分子生物學,不知道什么是受體。可是他們卻可以做到“隨手拈來都是藥”。那我們就不得不慎重思考用以指導中醫開藥的“陰陽五行,四氣五味”了。
如果你平時很少服用抗生素,真正感染了細菌,又無法看中醫時,服用藥力緩和的抗生素(例如黃連素、魚腥草素鈉等)就足以解你燃眉之急。若是平時常服抗生素,到了真正需要的時候,恐怕強力抗生素對你也無用了。所以,請三思而後行。
第二篇:止痛藥
第三篇:抗憂鬱藥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