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绍兴-铁杆经方中医-貟修远

info

≡ 浙江绍兴-铁杆经方中医-貟修远

医院地点 : 绍兴市柯桥区中医医院

地址: 柯桥笛扬路868号

电话: 0575-85831999

微信:suyushuangfeiyan

绍兴-铁杆经方中医-貟修远

医学教育背景介绍 : 中医硕士,绍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(柯桥区中医医院)中医内科医生。曾跟数位名老中医学习。

专业擅长 : 呼吸系统病变、咽喉炎、皮肤病、粉刺、神经系统病变、顽固性失眠、偏头痛、反复感冒、月经不调、肾虚、胃病

个人简介 : 中医硕士, 善于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及疑难杂病,用药“简、便、效、廉”。(有倪海厦)

擅长:脾胃病、顽固性失眠、偏头痛、虚劳、肾虚、尿频、反复咳嗽、反复感冒、咽喉炎、顽固性失眠、月经不调、痤疮等。

我学中医的经历

作者貟修远,笔名西湖虫二

很多认识我的人,一开始都会觉得我是中医世家,抱着一颗不学中医誓不罢休的念头才考入中医药大学的,其实不然,完全是误打误撞。记得当年报志愿的时候,完全不知道要学啥,因为是平行志愿,就按照分数的高低,报了五个学校,于是阴差阳错进了中医学院。开始了我的中医之路。

当得知我考上了中医药大学后,我的外公就给了我一本河南中医学院出的中医经典诵读,让我背里面的歌诀,比如六陈歌,四气五味歌,为以后中医入门打下基础。我的外公虽然不是中医,但却做过赤脚医生,会扎一些简单的穴位,也会开西药这些。他让我背书的做法对我影响深远。我还记得小学时候,他让我背岳阳楼记、琵琶行这些诗词,并给予奖励,我那时背了好多诗词古文,有了一些文学基础,视野相对不那么闭塞,或许这就是以后学习中医的悟性吧。

背诵是我学中医最大的收获

我们刚到学校,学校就给每个同学发了一本郑玉玲主编的《中医经典诵读》。这个中医经典诵读上有四气五味歌,有濒湖脉学,有药性赋,有方歌,还有黄帝内经、伤寒论、中医名言等背诵的东西,可谓是包罗万象。

在中医学院第一年,是2011年 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,平时也不怎么玩手机。可能是觉得学校发的第一本书比较珍贵。晚上放学后,我没事就会躺在宿舍床上背药性赋,背方歌,因为背书没有考试压力,效率虽低,但读了也有无数遍,也打下来一点童子功。宿舍有个同学听我背的多了,有时候我背不过药性赋哪一句,他就会随口接上,并哈哈大笑。

所谓书读千遍,如见古人,竟然也深入骨髓。

如果仅仅是这,我想,凭着我的资质,估计也很难登堂入室。所谓名师难寻,如果郭射雕英雄传的郭靖,遇不到马钰、洪七公,一直跟着江南七怪练功,可能努力一辈子也学不会。

后来听到王付老师与臧云彩老师的讲课,我才算找到中医的路。

现在回想起来,才觉得他们是当代为数不多的中医名家,是有能力,有理想的人。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”,跟着他们学的知识或许只有冰山一角,但却为以后打下了基础。

那是上医古文的时候,学到《伤寒杂病论》序,老师说,如果你们要想学中医的精华,就得好好学《伤寒杂病论》,咱们学校的王付老师就是这方面的专家。


于是,我又在晚上坐到了选修课的教室里面。当时上的是《疑难杂病八大证治》,这个上课的教材就是他自己编的书,他讲课和别的老师不一样,说话都是河南方言,调子拖的特别长,给人的印象特别深。听他讲课,我一个刚接触中医的人,竟然也津津有味,一点也不瞌睡,能从头听到尾,到了下课,还觉得恋恋不舍。他讲课时从来不说中医多厉害,也不说自己多牛,就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,和自信的气质,让人觉得中医真的是太有用了。好像听了他的课,没有治不了的病。课间休息,就会有一些同学围上去,找他看病开方,他会拿出一个处方本,开中药。有时候会说,你看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毛病,你看看,是不是开的方子和我讲的一样?一个晚上,利用课间,我竟也跟诊了十来个病例,受益匪浅。

后来,我又去听他讲方剂课,方剂课本也是他编的,这是我中医真正的入门。听他讲过方剂后,你这个方子基本就算学透了,以后再听别的名家讲这个方,就觉得自己都会的感觉。这就是学习体系的重要性。

比如,他说,麻黄汤如果用来治感冒发热,可能这一辈子很难用的上,要把麻黄汤当成一个治疗疑难杂病的方子。老师举了一个麻黄汤治疗顽固性腰痛的例子。是啊“身痛腰痛骨节疼痛”,一下子扩展了我的视野。

用麻黄时,病人若是太阳伤寒证,则会出汗,若是治咳喘,则起到宣肺平喘的作用,很少会出汗。

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张仲景大承气汤芒硝是冲服的,可老师却一直强调“内芒硝,更上微火一二沸”,我才知道芒硝是药熬好了,火关掉,还在沸腾时,倒进去,用最后这一两沸的力量。我才知道学《伤寒论》要仔细看原文,不能人云亦云。

有了方法与努力,再加上中医上的一点点悟性,也提炼出来很多自己的见解。比如重用黄芪治疗虚劳病、治疗失眠等。


2012年一开学,我去新华中医院跟王老师门诊,每周六早上六点半,别人还在睡觉,我已经在等43路公交车了,这趟车大约40分钟赶到东明路,还得走十五分钟的路程,这条路成了我一辈子的记忆,甚至依稀还能闻到路边胡辣汤与包子的味道。第一次去门诊时,有些害怕紧张,但当我走进去时,王老师的研究生竟然主动给我打招呼,让我站在后面。看来她已经见惯了这种情况。为了能学到更多,我就站在病人与老师之间的位置。大部分病人说话声音都比较轻,我就俯身倾耳。一站就是就是四五个小时,从早上8点中午12点,甚至2点多,我也不觉得累。这一坚持就是2年多,直到我去了洛阳校区。


王老师开药都是经方加减,药味一般不超过12个,和上课讲的一模一样,给学生开药时,会减免15%的医药费,现在想起来真不容易。对我影响很大,让我知道了要为病人着想,每次开药,我能用便宜的绝对不用贵的,不开大处方。

臧云彩老师也是我们学校的名人,他说,《伤寒杂病论》就相当于我们的武功秘籍《九阴真经》。要想成为大家,必须要背过《伤寒杂病论》。这个对我影响深远。

我这个人,既然认定了一件事情,就会死磕到底。

我们学校教学楼的大厅里面,平时背书的人很多。当时只要没有上课,或者晚自习我就去背书,因为学校教学楼特别长,据说是亚洲第一长楼,所以大家背书比较集中,相互影响,那声音真是惊天地泣鬼神,有点像衡水中学那样。当你看到别人在背书时,你就会觉得,我也要背,一定要比他们背的多。晚上、周末都在背书,有时候人感觉都傻了,无缘无故就会嘴里念叨一句条文。

回首往事,才觉得大学里面最有回忆的事情就是背《伤寒杂病论》了。

这么坚持了两年多,《伤寒论》终于可以全文背下来,《金匮要略》也非常熟悉了。如今虽然不如当年,但起码非常熟悉,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呀。


研究生期间,到了杭州,除了跟导师学习,也跟过不少名医。在学医的8年期间,除了《伤寒》、《内经》,还看了很多书,其中《经方实验录》、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对我影响最大,尤其是“以效为先、看重实践、不空谈理论”。我特别注重实践,遇到身边谁有不舒服,就会凑上去给他们开中药,有时候可能会碰钉子,但大多数时候都会如愿以偿,久而久之,就有亲朋好友主动找我看病了。

于是乎,还没毕业,看的成功案例也有好几百个了。

医圣张仲景也眷顾我,让我有这么多成功的案例,成就满满,才能坚持学中医。

学中医一开始的实践都是治感冒,别看感冒是小病,治起来却不容易,变化多端。很多老专家都说,会看感冒,中医才算入门,会用麻黄,中医才算入门等等。我看感冒大部分一剂治愈。有的同学舍不得花钱输液,就会找我开中药。看发烧更是拿手好戏。比如以前没有疫情的时候,大学同学的侄女当时反复发热,医院里面总是无效,我有时用小柴胡汤,有时候用桂枝汤,有时候用麻黄附子细辛汤,都不辱使命。亲朋好友顽固性感冒咳嗽鼻炎都找我看,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六经辨证。


大学时治的第一个病就是脾胃病。那时我的初中同学老胃病犯了,大夏天复习考试时,教室里面电扇一吹,就觉得肚子咕噜噜响,考试在即,却不能学习,焦虑异常,冬天的包子几分钟就冷了,他吃饭时就会很难受,但不吃又没办法,睡觉时胃里也难受睡不着,看了好多中医西医都没效果。我说这个是寒饮,苓桂术甘汤打粉,仅仅一周,彻底治愈,包子油条吃嘛嘛香。

高中同学的表姐,疲倦乏力严重,看了好多地方都无效,给我打电话,我判断为气血亏虚,八珍汤用大剂量黄芪治愈。

大学同学姐姐,月经迟迟不至,伴有便秘口干,黄体酮吃了还是不来,我觉得是热结,用桃核承气汤加水蛭,三剂月经就来了。

高中同学的妈妈,偏头痛,两侧太阳穴好像过电一样,在苏州各地中西医无效,夜间无法睡眠,我用散偏汤加减,一剂痛止。

初中同学给我打电话,她爷爷,腰部做完手术后,腿痛,大拇指小腿抽筋的感觉,持续2年多中西医无效,我想起仲景伤寒杂病论“与芍药甘草汤,其脚即伸”,白芍用至80g,配合艾灸基本治愈。

我的亲戚,经常为过敏性鼻炎所困,自从学中医后,每次鼻炎犯了立刻发微信给我,都是1-2周给他解决问题。


留言板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