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寒论[⑥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]

info

≡ 伤寒论[⑥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]

金匮要略[②人纪补充病例]
伤寒论[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]
伤寒论[③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]
伤寒论[④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法]
伤寒论[⑤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]
伤寒论索引
伤寒论[②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]
伤寒论[⑥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]

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:

厥阴主要谈的就是肝,附属的就是心包、手厥阴心包经、足厥阴肝经,所以看到厥阴证,手足四逆的时候,心脏一定衰弱了,因为心血不足,肝又不受血了,病从太阴进入少阴,到了少阴没有好,所有的病毒会进入厥阴,这是人体最后一道关卡,人身上有五分之一的血在肝里面,像现在的急性肝炎、从饮食来的或输血来的,病毒随着血就到肝裹面去了,肝能把血里面的毒代谢掉,把脏的排出去,因为五脏六腑所有的血通通会进入肝,从肝的静脉出来,再到胸腔再交换,厥阴证里面方子不多,轻微的有用到皮肤表面,重病的时候,汤方一样,只是剂量加重,像冻疮,热水敷都没有用,因为老是表热但里面仍是冷的,用「当归四逆汤」,能从脚指头发热出来,因为有新鲜的血进入了。

到了最后很危险的阶段,人的免疫系统会出来相抗,就是肝脏的血会出来相抗,因为里面很深的地方,赢的时候病人会发热,输了病人就昏迷过去了,所以寒热并见,而且可以看到很多昏迷的现象,因为完全在血里面,东西淤积在肝里面,结果造成血液循环产生障碍,所以有昏厥的现象。

三四〇:「厥阴」之为病,消渴,气上撞心,心中疼热,饥而不欲食,食则吐蚘,下之,利不止。

太阴影响到中焦,少阴影响到下焦,到了厥阴的时候,中焦、上焦都冷掉了,肠胃里面都冷掉了以后,里面没有消化的能力,没有抵抗力在里面的时候,人吃的东西里面的寄生虫就开始躲在身体里面,因为肠胃常年不好,没有办法把它消化掉排出去,虫卵就在身体里面生成虫,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,寒热并结,通通列入厥阴证,所以到了有虫的阶段就会看到厥阴证。

中医小儿科中望诊上,唇上有白点,很整齐的排列,眼睛下方稍微黑黑的,脾开窍在唇,有白点代表中寒,上面有黑黑的代表上热,寒热并结了,有虫的时候腿上的「虫区」(百虫窝)会有压痛点,病人的症状消渴,就是上焦有热,热在上焦所以口渴,气上撞心,热气往上冲,因为热气被下面的寒顶上来的,心中疼热,感觉胃里面辣辣的很烫,好像吃到大蒜一样,饥而不欲食,肚子感觉到饿,却吃不下东西,代表脾脏的功能还在,但是胃里面不好了,虫在里面所以吃不下去,食则吐蚘,因为东西吃下去,虫也在吃,下之,利不止,本来就是肠胃比较寒了,如果攻下,就下利不止了,就更危险了。

三四一:「厥阴」中风,脉微浮,为欲愈;不浮,为未愈也。

如果病人厥阴证的时候中风,脉微浮 微浮代表免疫系统恢复了,代表阳气回来了,所以这时候肝血很足,身体很好的人,如果不幸病进入厥阴的时候,他会痊愈的,因为肝脏是最强的。

三四二:「厥阴病」,欲解时,从丑至卯上。

所以阴证要恢复的时候都是在半夜。

三四三:「厥阴病」, 渴欲饮水者, 少少与之, 愈。

厥阴病的时候,如果想喝水,渴欲饮水,代表内脏功能慢慢恢复中,因为免疫系统强起来了,把病毒赶出去了,自然而然就会好起来,不需要用药的。

三四四:诸四逆厥者,不可下之,虚家亦然。

这是废话,这条辨可能是从别的地方来的,前面已介绍过许多了。

三四五:「伤寒」,先厥,后发热而利者,必自止,见厥复利。

一般来说,伤寒就是表寒,可是厥阴证的时候,因为病毒已经进入到身体里面,看不到表证的,看不到发热恶寒,所以感冒有症状的,代表免疫系统很好,伤寒,先厥,厥阴证的病人得到感冒没有症状的,一得到感冒,马上就昏迷过去了,后发热而利者。病人又发热回来,发热代表免疫系统强起来了,把病毒排出去,排出去会下利,下利的时候代表病毒跟着大便清出来,肠胃功能恢复的时候利会自止,如果又昏迷过去的时候,代表抵抗力又输了,又会下利。

三四六:「伤寒」,始发热六日,厥反九日而利;凡厥利者,当不能食,今反能食者,恐为「除中」。食以「素饼」,微发热者,知胃气尚在,必愈;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。后三日脉之,其热续在者,期之旦日夜半愈。所以然者,本发热六日,厥反九日,复发热三日,并前六日,亦为九日,为厥相应,故期至旦日夜半愈。又三日脉之,而脉数,其热不罢者,此为热气有余,必发痈脓也。

看到厥阴证的时候,如果昏迷、精神不好、手脚冰冷的时间,和发热的时间差不多,譬如厥五天热五天,或者是热比较多冷比较少,代表免疫能力还很强,自己慢慢会好,如果昏厥或逆冷的现象比较多,始发热六日,厥反九日而利,就是病很深了,抵抗力不够了,如果手脚冰冷是四逆,如果冰冷到手肘就是厥了,阴寒到极限了,蹶就是阴之尽,就很危险了,这种症状当不能食,今反能食者,恐为除中,除中讲的就是回光返照,当胃气完全停顿的时候,冲阳脉都没有了,摸他手脚冰冷的,病人开始吃点东西,就是老天爷不希望病人作饿死鬼;食以素饼,微发热者,知胃气尚在,必愈,吃了东西以后,开始微发热,热慢慢起来的,知道胃气尚在,还有机会好;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,这热就是食物所产生的热能,后三日脉之,其热续在者,期之旦日夜半愈,过三天再摸脉,如果热还在,就会晚上的时候恢复回来,胃气会正常,这就可以救,为什么?所以然者,本发热六日,厥反九日,复发热三日,并前六日,亦为九日,为厥相应,厥相应就是热和冷厥的时间相同的,这病人不会死,故期至旦日夜半愈。又三日脉之,而脉敷,其热不罢者,此为热气有余,必发痈脓也,为什么会痈脓?热就是免疫系统赢了,因为病在厥阴,热气发出来的时候,会把病毒赶出去以后,病毒不会马上离开身体,病毒进入某处,譬如进入肠子里面就会化脓的现象,就是邪热太过了。

三四七、「伤寒」:脉迟,六七日,而反与「黄芩汤」彻其热。脉迟为寒,今与「黄芩汤」,腹中应冷,当不能食,今反能食,此为「除中」,必死。

伤寒的表证都有,恶寒怕冷,全身骨节酸痛都有,可是摸病人的脉迟,脉证不合,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,靠黄芩汤来去他的热,脉迟为寒,今与黄芩汤,复其热,黄芩汤是去热下利的药,结果腹中应冷,当不能食,今反能食,此为除中,这是说看到的是真寒假热,以为发热恶寒是有热,结果开寒凉的药下去,一攻,里面的寒更寒,造成「除中」,就是胃气完全没有了,这时候用大剂四逆汤来救逆,不可见死不救。

三四八、九、「伤寒」:先厥后发热,下利必自止。而反汗出,咽中痛者,其喉为痹,发热,无汗,利必自止。若不止,便脓血。便脓血,其喉不痹。

伤寒,如果是先厥后发热,手脚冰冷到手肘的地方,突然发热,代表胃的元气还在,下利必自止。如果下利没有止,而反汗出,厥阴证的时候津液已经伤到了,因为免疫系统就是在津液里面,津液伤到的状况之下,病人在流汗,就变成是表虚掉了,这是很危险的状况,临床上看病人,病人已经很虚弱了,可是病人又一直在流汗,就代表病人的皮肤不能固表,人的元气、元阳、精神,高蛋白的东西一直往外流失,体力通通流失掉如果咽中痛者,其喉为痹,病毒移转跑到喉咙上,喉咙就会发痛,如果发热,无汗,利必不自止,热散不掉,热会往下走,利必自止。若不止,便脓血,这肝炎的东西出来,到喉咙上,就喉咙痛,如果没有到喉咙往下走的时候,下利就会便脓血。其喉不痹,便脓血的话,喉咙就不会痛,所以发炎的滤过性病毒,中药也杀不掉它,免疫系统也杀不掉它,它一定要有出路,出去的时候从大便或往上跑,想尽办法把滤过性病毒赶出去。

三五○:「伤寒」,一二日,至四五日,前厥者,必发热;前热后厥者,必厥深热亦深,厥微者热亦微。厥应下之,而反发汗者,必口伤烂赤。

这条辨对应前面的条辨,张仲景的意思是如果进入厥阴证,得到中风伤寒表证的时候,因为里面已经虚掉了,肠胃津液已经不够了,肠胃津液不够的状况下,切记不要发汗,汗的来源是肠胃的津液,误汗的时候,造成口伤烂赤,会把肝里面的黏液发到嘴巴上来了,感冒发烧的时候用汗解,如果是厥阴证的时候就不可以汗解,厥阴证的时候滤过性病毒在肝里面,发皮肤的汗,跟肝没有关系,反而让肠胃的津液更伤,免疫系统受到伤害。

三五一:「伤寒病」, 厥五日, 热亦五日, 设六日当复厥, 不厥者自愈。厥终不过五日,以热五日,故知自愈。

昏迷了五天,又热五天,到第六天的时候应该发冷的,结果病人不冷了,就是病会好了,代表胃气恢复了,就不会冷了。

三五二:凡厥者,阴阳气不相顺接,便为厥。厥者,手足逆冷是也。

厥就是手脚冰冷到手肘、膝盖,阴阳气不相顺接,就是血液循环产生障碍,血液循环通的时候,人就发热了,不通的时候,心脏衰弱的时候人就昏迷了。

三五三、四:「伤寒」,脉微而厥,至七八日,肤冷,其人躁,无暂安时者,此为藏厥。非若蛔厥也。蛔厥者,其人常自吐蛔。今病者静,而复时烦,此为蛔厥。蛔上入膈,故烦。须臾复止,得食而呕又烦者,蛔闻食臭出,其人当吐蛔也,蛔厥者,「乌梅丸」主之,又主久利。

病人有烦躁的现象,脉微弱,少阴,厥阴都有,少阴证的是烦躁不得卧是持续的,厥阴证的烦躁,有时候躁有时候不躁,这是脏厥和蛔厥的不一样,蛔厥者,其人常自吐蛔,虫就从嘴巴吐出来,现在病者静,而复时烦,有的时候静,有的时候烦躁,此为蛔厥,所以肚子里面有虫,病人就会有这种现象,蛔上入膈,故烦,虫往上冲的时候造成烦的现象,得食而呕,吃东西进去又呕吐出来,因为蛔闻食臭出,其人当吐蛔也。蛔厥者,乌梅丸主之,又主久利,乌梅丸除了打虫以外又可以用在久利上,实际上病人会产生蛔厥的,就是胃里面太寒了,胃里面太冷的时候容易生虫,为什么列入厥阴证里面?他的胃冷,就是因为肝脏,肝是解毒的脏,人身上的毒,肝都会排掉,可是如果肝脏寒的话,在中医讲肝寒的时候,就是肝的解毒功能并不是很强,进入厥阴证的时候,很多病毒都跑到肝里面去了,肝脏的解毒功能又不很正常,这时候造成虫很容易在胃里生长,虫的体温是跟着人的体温的,人吃东西的时候虫也跟着吃东西。胃寒的时候又不吃东西,虫在里面就饥寒交迫,虫肚子饿的时候,虫往上跑,一上来病人的情绪就会很烦躁,在病人的嘴唇上可以看到白白的点,还有病人会肚子痛,一般来说肚子痛就是里寒,里寒的时候用小建中汤重用芍药,芍药是桂枝的两倍,里寒的话脉应该是沉紧,如果肚子痛摸到脉是浮大就是肚子里面有虫,为什么脉会很大?因为虫在动,一吃东西虫也跟着抢就会吐出来,这就是蚘

厥。

虫的性,虫闻到酸则静,本来虫都在动,一吃到酸的就静下来了,得辛则服,虫吃到很辛辣的东西就乖了,得苦则泄。吃到苦的就往下走,苦就是中药消炎的药,鸟梅丸就是从这三个角度来设计去虫。

乌梅丸方:

乌梅三百个,细辛六两,干姜十两,黄连一斤,当归四两,附子六两炮,蜀椒四两炒去汗,桂枝六两,人参六两,黄柏六两;右十味,异捣筛,合治之。以苦酒渍乌梅一宿,去核,蒸之,五升米下,饭熟,捣成泥,合药令相得,内臼中,与蜜,杵贰千下,丸如梧桐子大。先食饮,服十丸,日三服,稍加至二十丸,禁生冷、滑物、臭食等。

乌梅先泡醋泡一个晚上,再用米去蒸,蒸熟后把米跟乌梅捣在一起,和蜜,细辛辣是很辣的,干姜也会辣,蜀椒是专门杀菌的,就是巴椒,蜀椒开口无毒闭口有毒、蜀椒、细辛、干姜都是辛辣的,黄连、黄柏是苦的攻下,炮附、桂枝、干姜是热的,让肠胃热起来,把肠胃的环境改变了,虫才不会生在里面,病人有虫在里面,一定是肠胃虚寒的、所以这时候一定吃人参,把肠胃的虚寒补回来,张仲景在肠胃虚寒的时候一定加人参,本身就已是吸收不好,而食物进去胃里面应该吸收化生成血,结果被虫吃掉了,所以用当归把血再补回去。

吃乌梅丸的时候,禁生冷、滑物、臭食等,因为肠胃已经不好了,再吃这些会又再造虫出来,先食饮,服十丸,就是饭前吃乌梅丸,如果饭后吃乌梅丸,人吃到的是乌梅丸,虫吃到的是饭,所以先后顺序对了,虫下来后,肠胃的环境改变了,肠胃变热了,虫就不能呆在里面了。

乌梅也主久利,这久利指的是寒利。有时候寒到利有带脓血的时候,脓就是炎,这时候用黄连,黄柏、干姜、细辛、炮附就是在寒利的时候用的。中焦过湿无法化除时、也可用此丸剂,其丸苦温,故能去结实之湿。有些病人一紧张就下利,例如遇到考试的时候就下利,也是乌梅丸证。

三五五:「伤寒」,热少,厥微,指头寒,默默不欲食,烦躁,数日小便利色白者,此热除也;欲得食,其病为愈;若厥多而呕,胸胁烦满者,其后必便血。

在进入肝脏的时候,就是进入人的最近一道的抵抗系统,在检查病人的时候,发现病人的热慢慢的回头,病人在虚寒的时候,摸病人是冰冷,且病人的脉很弱很细,代表脉证相符,这就没有危险,如果病人一点元气都没有,摸到病人的脉很大很壮,就不好了,这就是【内经】里面的真脏脉,就是元阳快没有了,如果脉证合,病人热慢慢回头,体力慢慢恢复、热少,厥微,刚开始热很少,手脚一点点冰冷,指头寒,默默不欲食,烦躁,这种人就是人元气要恢复的时候,就是这种现象,肝病的人,小便看的很清楚,厥阴也是热,得到急性肝炎的,一得到肝病小便就变成茶的很热,数日小便利色白者,此热除也,发炎的现象没有了;欲得食,胃口开了,这几种现象代表厌阴证要痊愈了,只要看到病人体能慢慢的回头,胃口慢慢的打开,都是好的,突然吃东西都是不好的,如果,若厥多而呕。手脚一天到晚都冰冷,恶心又吃不下东西,胸胁烦满者,其后必便血,这是热太过了,里面发炎的现象很厉害,为什么呕?因为厥阴是肝脏,一热起来的时候,肝肿起来就顶到胃,此即木克土,实际上胃并没有问题,热太多的时候,就会胸胁烦满,热没有地方渲泻,就往肠子里面跑,大便就会带血。

三五六:病者手足厥冷, 言我不「结胸」, 小腹满, 按之痛者, 此冷结在膀胱「关元」也。

膀胱结到的时候,小腹痛是主证,就是「中极」到「关元」这一带剧痛,膀胱结有四种状况:

一:水结膀胱,少腹痛,最明显的状况是小便不利,这时候用五苓散。

二:血结膀胱,少腹痛,小便不利,用桃核承气汤。

三:热结膀胱,少腹痛,小便红涩,小便出来有刺刺的感觉,用猪苓汤。

四:冷结膀胱,也是少腹痛,小便色白,用真武汤。

三五七:「伤寒」发热四日,厥反三日,复热四日,厥少热多,其病当愈。四日至七日,热不除者,其后必便脓血。

厥阴病的时候,病人发热的时间比手脚冰冷的时间多,代表病人的体能很好,其病当愈,一般来说自己会痊愈,如果没有痊愈,代表热没渲泻的地方,小便没有清出来,厥阴证是肝里面的滤过性病毒,如果没办法完全清出来,就会在身体里面,病毒如果在表就发汗发掉了,如果在厥阴就由小便跑出来了,如果从小便出不去了,病毒就往大肠跑,大便就会带脓血。

三五八:「伤寒」厥四日,热反三日,复厥五日。其病为进;寒多热少,阳气退,故为进也。

如果冷的时间比较多,热的时间比较少,复厥五日,冷的时间越来越延长,这病为进,病越来越重;寒多热少,阳气退,故为进也,病在加深。

三五九:「伤寒」六七日,脉微,手足厥冷,烦燥,灸「厥阴」,厥不还者,死。

伤寒六七侯以后,从太阳、少阳、太阴、少阴,进入厥阴了,这时候脉微,手足厥冷,摸到脉很微细,手脚冰冷,烦燥,灸厥阴,厥不还者,死,看到病人手脚冰冷,照理说病人里面阴寒很盛了,肠胃功能都不好了,身体都虚弱了,结果病人烦躁,这烦躁就是人处于心脏正要衰弱的时候,病人会有这种情绪很烦躁的现象,这就是阳气要脱的现象,如果烦躁了以后,起脉,脉微微的回来了,胃口开起来了,手脚热起来了,这手脚一热起来代表胃气回头了,就是这人有救了。胃气如果不回头了,手脚还是冰冷的,一般来说这种比较难治,很危险。癌症的末期都可以看到,尤其是肝癌。

三六○:「伤寒」,发热 ,下利,厥逆 ,躁不得卧者, 死。

照理说伤寒就是发热,如果发热的现象兼有下利,厥逆,躁不得卧者,这种就是死,在厥阴证里面,最担心的就是烦躁不得卧,人到最后关卡的时候,到肝脏里面的时候,如果肝的功能没有办法把癌细胞排出体外的时候,元阳要离开的时候,都会看到这种烦躁的现象,下利就是体能一直排出来,厌阴篇讲的都是下利,平常看到这情形,除了大肠癌外,病人都是大小便不禁了,要赶快把利止掉,不止掉就很危险了。有时候看他利止了,结果是里面没有东西利了,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、一般用大剂的四逆汤,下利的话用赤石脂禹余粮汤,用涩剂去止利。

三六一:「伤寒」,发热,下利至甚,厥不止者,死。

照理说下利是越利越寒,体能都没有了,手脚冰冷了,如果病人发热,代表肠胃功能回来了,利应该会自止,现在发热,下利至甚。厥不止者,这时候下利不止反发热,手脚一直冰冷,没有办法热起来的这都是死证。除了癌证的末期、肝病的末期。还有霍乱痢疾的上吐下泻,好的津液都吐光了,下泻又把肠胃的津液泻掉了,就会有这种现象。

三六二:「伤寒」,六七日下利,又发热,其人汗出不止者,死,有阴无阳故也。

如果人在很虚弱的状况之下,胃气恢复的时候,病人下利兼有症状是发热,不是烦躁,发热就是手脚摸到热,摸到热还在利这就不会死,没关系,如果病人汗出不止,汗血同源,汗的来源就是阳的津液,如果下利,表汗又一直在流,整个肠胃都干掉了,这种就是死证,有阴无阳,就是阳脱了,阳脱掉就会有这种现象。用白通汤加猪胆汁和人尿,白通汤可以通阳,大剂的用,靠人尿硬把阴阳相隔打开。

三六三:「伤寒」,五六日,不结胸,腹濡,脉虚,复厥者,下可下,此为亡血,下之死。

一般来说,有伤寒表证下利的话,会结胸,不结胸就是病往里面走了,腹濡,病人的肚子摸起来软软的,脉虚,复厥者,不可下,此为亡血,下之死。所以虚证不可下,虚证的人绝对不可以攻下,为什么?因为有腹濡,如果心下鞕满是实痛要攻下,如果肚子难过,要先检查清楚,有东西在里面才可以攻,没有东西在里面不可以乱攻,如果脉虚,手脚冰冷又很虚弱,病人是里虚的状况,本来还没死,一攻死的更快。

三六四:发热而厥,七日,下利者,为难治。

照理说发热手脚冰冷都是里阳不足了,里面的肠胃功能没有了,肠胃没有蠕动,这时候手脚都是冰的,这种发热的现象都是人体最后一道系统,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、人已经极虚了, 若再碰到下利。代表阳气都没有了,大肠和肺相表里,肺就是胸阳,一直下利就是肺气不够了。

三六五:伤寒,脉促,手足厥逆者,可灸之。

灸「中脘」「关元」,如果是一般的伤寒表证,脉浮紧,不会用灸。用麻黄汤去发表,现在脉促,手足厥逆者,脉跳的数,手脚又冰冷,这都是进入厥阴证了,所以厥阴证的寒证,代表肝脏的功能衰弱下去了,就会看到这现象、还有下利,厥阴和少阴一样,主的是吐、利。

三六六:「伤寒」脉滑而厥者,裹有热也,「白虎汤」主之。

只要对证,不管病在太阳、少阳、阳明,都会有白虎汤证。只要确定里面是热,是经热,就是血脉神经的热,一旦病人血里面的水不足的时候,就会用到白虎汤,如果厥阴证的病人,伤寒,吐、利太多了,病人的水不够了,也是属于白虎汤。

三六七:手足厥寒,脉细欲绝者,「当归四逆汤」主之。

若其人内有久寒者,宜「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」主之。当归四逆汤是中医治疗冻疮的主方,处方还是桂枝汤的加减,手足厥寒,脉细欲绝者,实际上心脏极度的衰竭了,所以加护病房裹面,靠维生机的病人都是当归四逆汤证,摸他的手脚都是冰冷的,心脏的血没有办法运行到四肢的末梢,四肢就缺氧,会坏死掉,这就是造成冻疮,除了冻疮外,紧急的时候也在用的,桂枝和白芍等量,由于动脉和静脉两个相等长,血液就会加速,平常胖子开三钱,人都昏迷了,靠维生机的时候用三两都不过份,因为身体里面完全没有功能,完全要靠药力,桂枝和白芍一定等量,如果桂枝少白芍重,会造成血管爆裂,因为出去的力量不够,人已经极虚了,肠胃的功能不够了津液也不够了,怕里面的东西梗到,所以用通草,通草是很轻的润肠剂,连麻子仁对病人来说都太强了,可是不攻又不行,因为怕里面有脏的东西,所以用通草,同时再加炙甘草、大枣,把津液都补回来,平常张仲景很少用补药,因为病人需要,病人在失血的状况下,所以用当归,把血补足,细辛壮里阳,让下焦的阳往上升,下面的阳往上走,整个人能循环起来,为什么不用生姜?生姜是散胃里面的水,病人有恶心呕吐的时候才会用生姜,现在要把水补回来,所以不用生姜。

当归四逆汤方:

当归三两,桂枝三两,芍药三两,细辛三两,大枣二十五个,甘草二两炙 通草二两;右七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去滓。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

如果遇到病人很危险的时候,就照上面的剂量开,用两计,平常用钱计,晚上睡觉脚冰冷的,就是当归四逆汤证。还有一个地方用当归四逆汤,就是疝气,疝气时可加上升麻来升提阳气。所以只有疝气和冻疮用到当归四逆汤,还有就是急救的时候用。

若其人内有久寒者,宜「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」主之。

这内有久寒,讲的是胃寒,在厥阴篇里面讲的,实际上是肝太寒了,引起的胃的功能不正常,所以用当归四逆加吴菜萸生姜汤主之、吴莱萸是最好止呕的圣剂,寒就是有水,所以加生姜把水排掉。

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:

当归三两,桂枝三两,芍药三两,细辛三两,通草二两,甘草二两炙,大枣二十五枚,吴茱萸二升,生姜半斤;右九味,以水六升。清酒六升,和煮取五升,去滓,分温五服。

大部份妇人的带下,就是白带,都是阴寒的体质,这种状况就是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,人的生殖系统,只有肝经络过。所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把肝热起来,白带就去掉了,因此在妇科的时候会用到这方子。

三六八:大汗出,热不去,四肢痛而拘急,又下利,厥逆而恶塞者,「四逆汤」主之。

如果有发热,应该汗出就都解掉了,现在大汗出,热不去,就是津液伤到了,四肢痛而拘急,关节会痛,就是津液不足了,血液循环就不好,四肢关节就会痛,又下利,厥逆而恶寒者,已经血液循环不好了,又下利,代表里寒很强,这时候又手脚冰冷,这裹的恶寒和太阳的恶寒不一样,麻黄汤的恶寒是怕冷,这裹的恶寒是虚掉的冷,四逆汤主之,四逆汤都是救逆的,里寒很盛的时候用,所谓里寒就是里面的功能都没有了,四逆汤里面用干姜和生附,很危险的时候,可以炮附生附并用,生附可以壮心阳,炮附使关节打通,同时有壮肾阳之功。

三六九:大汗,若大下利而厥冷者,「四逆汤」主之。

汗和津液就是中医讲的阳,所以大汗出的时候就是亡阳了,阳就是人的体能营养液,若大下利而厥冷者,下利很多,食物没有了,就是血的源头都没有了,就是亡阴了,阳没了阴也没了,就是四逆汤主之;所以在伤寒表证的时候,汗出不止是桂枝汤加附子,用炮附收表阳。

三七○:病人手足厥冷,脉乍紧者 ,邪结在胸中,心下满而烦,饥不能食者,病在胸中,当须吐之,宜用「瓜蒂散」。

什么叫乍紧?有的时候紧,有的时候不紧,病人手足厥冷,病人手脚冰冷的时候,摸到脉应该是微细的,代表虚掉了,结果脉变的乍变,一下子紧,一下子不紧,代表邪结在胸中,这时候心下满而烦,饥不能食者,病在胸中,当须吐之,这是寒实,要确定有东西才会采吐法,如果是虚的,病人没有东西,病人会虚烦,虚烦的脉就不会紧,紧代表有东西堵到了,宜用瓜蒂散,这是从脉证来知道胸中有实。

三七一:「伤寒」,厥而心下悸者, 宜先治水, 当服,「茯苓甘草汤」却治其厥,不尔,水渍入胃,必作利也。

伤寒本来就是肠胃的功能缓掉了,手脚冰冷就是进入厥阴证,还有心下悸胃已经没有吸收的功能了,胃不能吸收水份,这时候水跑到胃里面,水停在中间就会有动悸,就是水饮很多,所以像肌肉跳动、眼皮跳,就是有水饮,都是真武汤证就是水逆行离开血了,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,要先治水,中焦的水最好的药就是茯苓,下焦的水用猪苓,上焦的水就用半夏,胸腔里面用十枣汤,现在水在胃里面所以用茯苓甘草汤,加甘草让药停在胃里面,真正的主药是茯苓,所以茯苓二,甘草一,吃了茯苓甘草汤,水排掉了后,再治手脚冰冷,来不及治的话,水跑到胃里面,这胃要把它当成肠,就会变成下利,小肠是火。水火不容,水这下去就水火未济,大便出来全部都是水。

三七二:「伤寒」六七日,大下后,寸脉沉而迟,手足厥逆,下部脉不至,咽喉不利,唾脓血,泄利不止者,为难治,「麻黄升麻汤」主之。

麻黄升麻汤专门治疗上热下寒,所以麻黄升麻汤是寒热并用的汤剂,而且是补泻寒热并用在一个方子里面,为什么张仲景设计这方子?就是担心病人进入厥阴的时候,被医生误下了,误下了之后,如何去救他?伤寒六七日,大下后,如果是太阳伤寒表证的时候,被攻下会变成结胸或心下痞,不会有寸脉沉而迟的现象,这是直接进入厥阴了,寸脉讲的是阳脉,所以阳脉很弱了,里面的阳气很弱了,手足厥逆,手脚冰冷,这时候下部脉不至,尺部的脉没有了,这时候咽喉不利,唾脓血,肝是藏血的脏,人的血进入肝以后、肝过滤血后、血再从肝的静脉出来到身上来,肝脏有血管直接到子宫、大肠、到下焦里来,下焦一寒掉后,下焦凝固了,血没有办法下来,血就往上冲逆了,一冲到喉咙,喉咙就肿起来,这是血逆行经脉,严重的话就会吐血,所以肝病到后来会吐血,就是肝血逆往上走,全身只有一条血管没有倒勾,就是肝脏到大肠的血管,就是没有办膜,所以肝病就是利用这管道把病毒排出去,泄利不止,就是肠胃都冷掉了,麻黄升麻汤主之。

有当看到病人,嘴巴吐血,肝血往上,舌苔有热,又下利清谷,脉又很弱,又寒又热,这时候用麻黄升麻汤,这方子是经方里面用药最多的。如果是胃癌的病人半夜吐血的症状,则是用黄土汤加减来治疗。升麻,顾名思义,升麻是向上的,升麻性向上,有升提的作用,所以如果病人有坠症,譬如脱肛、疝气,腹膜如果破了,小肠坠出来了,一般是开刀,但是开刀只有治标,这儿好了可能那儿又破了,这是因为腹膜没有力量了,张仲景在金匮里面立「蜘蛛散」,用住家屋檐下的蜘蛛,把蜘蛛在铁皮锅烤干,磨成粉,作散剂吞服,慢慢腹膜就长出来了,可是腹摸长出来之前,要先把肠子收回去,一节肠子漏在外面,到时候堵到了烂掉了,张仲景说少腹疼痛入腹。就是讲疝气,针灸的时候,左边腹痛扎右脚,右边腹痛扎左脚,肝经的「大敦」穴下针,一痛就收回去了,然后下肝经的母穴「曲泉」,因为只有肝经络过阴器,「大敦」一下,一痛就收回去了。然后「曲泉」一下,肠子就开始蠕动循环了,开疝气的药里面再加润肠的药,把大便通出来,譬如开当归四逆汤里面加升麻,因为脱肠所以加升麻,加过药后,临床上,如果小便不利、摄护腺肥大,就是真武汤加减,如果手脚冰冷用当归四逆汤作加减。

白朮是利三焦油网。

葳蕤专门治咽喉不利、喉咙痛、喉咙肿胀,麦门冬和麻子仁是相表里,麦门冬和天门冬都是润肺的,因为肝的血逆流上来的时候,血带来了很大的热度,就是炎,上焦会热起来了,舌苔会黄,这时候会吐血,靠天门冬润肺,葳蕤止血把热往下降,通利喉咙,因为下焦太寒了,所以有干姜等,药物是寒热并用,因为上焦太热了,所以用石膏。

麻黄升麻汤方:

麻黄二两半去节,升麻一两一分,当归一两一分,知母,黄芩,葳蕤各十八铢石膏碎绵裹;白朮,干姜,芍药,桂枝,茯苓,甘草炙,天门冬去心各六铢;右十四味,以水一斗,先煮麻黄一二沸,去上沫,纳诸药,煮取三升,去滓,分温三服,相去如炊三斗米顷,令尽汗出愈。

所以麻黄升麻汤是寒热错杂的处方,由此可见寒热的药可以同时并用。寒热药并用的时候一定要热药冷服,药冷了后再吃。

本方之主证:为表证无汗,兼咽喉溃烂而肠中虚寒下利者。

三七三:「伤寒」四五日,腹中痛,若转气下趋少腹者,此欲自利也。

肚子里面有痛的话,代表里寒很盛了,寒湿很盛,转气下趋少腹者就是肠鸣,就是水渗到肠子里面去了、此欲自利也。

三七四:「伤寒」,本自寒下,医复吐、下之,寒格,更逆吐、下, 若食入口即吐者,「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」主之。

本自寒下,本来有寒在下焦,医复吐、下之,寒格,更逆吐、下,若食入口即吐者,这也是上热下寒的症状、但是并没有下利。

张仲景讲食入口即吐有一个是大黄甘草汤证,大黄二甘草一,这是胃家的热实,热而且有实在中间,东西吃下去马上吐掉,这里的饮食入口即吐也是,但是这个入口即吐是虚热,病人本身已经被吐、下,肠胃津液已经伤到了,本来就是寒的、所以用干姜来去寒,又有虚热,热就是炎,本身有发炎,有病毒,但是没有食物堵在里面,所以用黄芩、黄连来消炎,这人被吐被下肠胃津液一定伤到了,所以加人参,这种病人的症状有的时候舌苔白的有的时候黄的,不一定,下利臭,有的时候下利臭舌苔白的,代表寒盛里面又有热,这是虚热不是实热。这个方常用来治疗现在说的胰脏癌,另外一个胰脏癌常用的处方是旋覆代赭汤加干姜吴茱萸,这是用在病人严重呕吐、呕酸很多的时候;胰脏癌的病人如果还有往来寒热,就会用到小柴胡汤。

手术开刀,手术前不能吃东西,手术后又没吃东西,要等到放屁出来才能吃,由于肠子都黏在一起,这时候最好用的就是独参汤,单独一味人参。

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方:

干姜,黄连,黄芩,人参各三两;右四味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,去滓,分温再服。

四味药等量,各开三钱,干姜温胃寒,黄连、黄芩清肠热,吐、利以后,津液伤到了,一定加人参。

三七五:下利,有微热而渴,脉弱者,令自愈。

这就是很好的现象,病人下利,脉弱,脉弱代表肠子里面的病毒跟着利通通跑掉了,如果脉跳的数,代表病毒还在裹面,这病毒包括霍乱、疟疾的病毒,微热,就是肠胃的功能慢慢恢复了,脉弱者,令自愈,脉弱的自己会好,所以霍乱、疟疾都要参考厥阴证,在难民营里,常常霍乱、疟疾一来就死很多人,因为难民营里的人饮食不好,固表力没了,病毒一下子就到了厥阴证,就会死一大堆人。

三七六:下利,脉缓,有微热,汗出,令自愈;设复紧,为末解。

如果脉又紧回来了,就是免疫系统和病毒相抗,代表余毒没有去掉,为未解。

三七七:下利,手足厥冷,无脉者,灸之不温,若脉不还,反微喘者,死。

人一直在下利,人就虚弱掉了,手足厥冷,这手脚冰冷都是冷到手肘边了,无脉者,脉没有了,就是心脏衰竭了,灸之不温,灸「关元」都不会温,若脉不还,反微喘者。死,灸了半天还没有回来,就是寒极了。脏腑的功能都衰竭掉了,所以西医讲的肾衰竭、心脏衰竭。都是寒,为什么微喘?因为寒到上面来了,气进不去,但是可以出来,吸少呼多。

三七八:「少阴」负「趺阳」者,为顺也。

少阴脉就是「太溪」脉,脚的太溪穴,「太溪」脉要比「冲阳」脉小才是正常的。

三七九:下利,寸脉反浮数,尺中自濇者,必圊脓血。

濇代表血虚了,寸脉反浮数是上热,尺中自濇者,代表血往下走,必圊脓血,病人在拉血的时候,还有精神就没关系,他可能是痔疮出血、如果下血人很虚弱,就是体能不够了,血离经了,因为肠子破了,霍乱、疟疾的时候,肠壁被腐蚀掉了,破洞了,真正的血跑出来了,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,病人一定极度的虚弱。

三八○:下利清谷, 不可攻表;汗出, 必胀满。

下利清谷,代表肠子里面虚寒了,里寒很盛的时候,绝对不可以攻表,因为攻表是靠里面的阳,肠胃的津液来的,如果误攻了,汗出,必胀满;一攻的时候,里寒会更盛了,腹就是胀满,就是整个肿在里面了,肠胃都没有蠕动,松张了。所以病人有呕吐、下利,里虚的时候,绝对不可以攻表。

三八一:下利,脉沉弦者,下重也;脉大者,为未止;脉微弱数者,为欲自止,虽发热,不死。

沉代表里,弦代表急也代表水,所以下利,脉沉弦者,下重也,下利完,脉要到骨边才摸到,细细的一根,病人拉完还想再拉,但是拉不出来,拉出来也是水,就是里急后重,脉一定是沉弦的,如果病人是脉大,代表里面热还是很盛,肠里面还有发炎的现象,利还不会止,脉微弱数者,为欲自止,虽发热,不死,脉微弱,就是阳气慢慢回头的时候,这是好的现象。

三八二:下利,脉沉而迟,其人面少赤,身有微热,下利清谷者,病人必微厥。所以然者,其面「戴阳」,下虚故也。

沉代表里,迟代表寒,人里寒了,舌苔白的,因为里太虚的时候,会戴阳,就是两颧的地方红红的,这是因为下利太盛,或里寒太盛的时候,阳没有根了,阳气浮起来了、就会看到脸上红红的,主因都是下焦太虚寒。

三八三:下利,脉数而渴者,令自愈。设不差,必圊脓血,以有热故也。

下利虚寒的人,脉数而渴,脉变的数而且口渴,渴就是自己想要喝水,代表寒已经化热了,厥阴证都是寒没有热的、从阴证进入阳证的时候,病人会口渴,阴寒很盛的人都不会口渴,所以病人没事口渴喝水的,不会死,都是阳证,所以喝水就好了,如果设不差,必圊脓血,以有热,喝水没有好,会大便便脓血,因为热太多了,热太过的时候,血会从肠子走,病毒会往肠子里面跑。

三八四:下利后,脉绝,手足厥冷,晬频率还,手足温者生,脉不还者死。

拉肚子拉到脉都没有了,就是心脏衰竭了,手脚冰冷,就是脾脏的功能都没有了,晬时,就是一周时,差不多二十四小时,脉还,手足温者生,胃气回头了生,脉不还者死,这就是辨症,协助断生死用的,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,大剂的四逆汤就下去了,不可以等他死。

三八五:伤寒, 下利日十余行, 脉反实者, 死。

伤寒就若是进入厥阴证了,下利的话脉应是微弱,结果脉反实,病人很虚弱,摸到的脉很实,这就是真脏脉,一般来说癌症的病人有这种脉,摸到的脉跳的很强很硬,就是东西堵到了,过不去了,都是死,所以体内有长肿瘤,脉都跳的很速。

三八六:下利清谷,里寒外热,汗出而厥者,「通脉四逆汤」主之。

本来是里寒才会下利清谷,汗出而厥者,里寒外热表示有虚热,通脉四逆汤主之,通脉就

是通行上下。

三八七:热利下重者,「白头翁汤」治之。

痢疾、急性的肠炎,白头翁汤是很常用的方子,热利大便出来很臭,白头翁汤是非常好用

的方子,几乎是一剂知二剂已,第一碗喝了就不利了,第二碗喝了就胃口大开,精神好起来了,

寒利用通脉四逆汤、热利就用白头翁汤。

热利的主证:

一:手脚不寒;

二:便臭;

三:脉数,数代表热代表发炎了;

像痢疾的症状就是白头翁汤证,像霍乱、伤寒是下利清谷为主证。

白头翁汤方:

白头翁二两,黄连,黄柏,秦皮各三两;右四味,以水七升,煮取二升,去滓,温服一升,不愈,更服一升。

白头翁二钱,白头翁本身有止腹痛,同时能去热,如果光是止腹痛,白芍也可以止腹痛,但是这里是热利,痢疾的原虫把肠子都破坏掉了,肠子里面出血很多,所以靠白头翁和秦皮,秦皮在【本草】写药性苦寒、止涩的功能,味是苦的性是寒的,秦皮有止下利的功能,黄连、黄柏就是清热的药,拉的很厉害的时候,白头翁用五钱都可以。

三八八:下利,腹胀满,身体疼痛者,先温其里 ,乃攻其表,温里宜「四逆汤」,攻表宜「桂枝汤」。

照理说腹胀满,如果是承气汤证,应该不会下利还会便秘的,下利很多,肚子又胀满,就知道里面寒湿很盛,遇到这种里面寒湿很盛的,一定先去里寒去湿,再去解表。

三八九:下利, 欲饮水者, 以有热故也, 「白头翁汤」主之。

拉肚子,口又渴,这是热利,寒利不会口渴的,因为津液都跑光了,所以用白头翁汤。

三九○:下利,谵语者,有燥矢也,宜「大承气汤」。

如果大便不通有燥屎的话,应该是小承气汤,现在已经严重到谵语了,就应该是大承气汤,即使下利也是用大承气汤攻,因为大便堵在肠子裹面,有间隙产生,看起来是下利,实际上是大便干在裹面,只要确定有燥屎在裹面,就须用大承气汤、所以有时候会用大承气汤去止利,因为有谵语的症状,谵语的产生,就是大便的浊气跑到脑里面去了。

三九一:下利后,更烦,按之心下濡者,为虚烦也,宜「栀子豉汤」。

如果是心下鞕,代表胀满,是调胃承气汤证,这是实烦,如果是虚烦,就是栀子豉汤,这表示病已经接近好了,常在重病将近痊愈的时候服用。

三九二:呕家,有痈脓者,不可治呕,脓尽自愈。

呕吐的人,有时候吐出来的是脓,从胃里面吐出来像胃痈,或从肺里面吐出来像肺痈、肺里面有脓,所以呕家不可以治呕,要让他先吐,如果病人是干呕、呕酸、呕苦水,这就不是呕家,可以用止呕的药。

三九三:呕而脉弱,小便复利,身有微热,见厥者,难治,「四逆汤」主之。

照理说呕吐的病人胃裹面虚了,亦即胃里面的津液不够了,所以脉弱,小便复利,小便很多,下焦也是虚寒的,所以中焦、下焦都是虚寒的,身为微热,里面寒湿很盛,体能往外散了,这都是阴太盛,阳不足了,所以四逆汤主之。

三九四:干呕,吐涎沬,头痛者,「吴茱荚汤」主之。

如果呕酸、呕苦,都是从胃里面来的,干呕就代表胃里面没有东西,为什么呕?因为肝脏肿太大了,肝横逆过来了,所以呕出来的黏液,是肝里面的东西,吴茱萸汤主之,吴茱萸汤是专门治呕的方,实际上吴茱萸汤是入肝脏的,西医的胃下垂就是吴茱萸汤证,这种人大部份都是酒客,酒喝多了,肝受不了了,中医看是肝寒,西医看是胃下垂,所以西医对胃下垂从来是治不好的。

三九五:呕而发热者, 「小柴胡汤」主之。

三九六:「伤寒」,大吐大下之,极虚,以其人外气怫郁,发其汗,复极汗出者,复与之水,因得「哕」;所以然者,胃中寒冷故也。

大吐大下后,津液一定伤到了,极虚的时候病人已经很虚了,看病人体外还是有体温,医师误诊,没有注意到裹虚,再开了发汗的药,汗一出来,病人更虚,更虚的状况下,肠胃整个的虚寒掉了,这时候喝了水下去就得「哕」,用茯苓四逆汤,张仲景没出方子,但是讲得就是茯苓四逆汤,因为胃里面有停水,哕就是打嗝,打嗝就是胃气已绝,没有胃气了,胃没有蠕励了,这时候一喝水下去,水停在胃里面,就会造成打嗝,中医讲的胃气绝就是胃寒,西医讲的就是胃没有吸收功能了,这时候水一下去就会打嗝因为水是寒的冷的,所以是茯苓四逆汤证,四逆汤加茯苓,把水排掉。

三九七:「伤寒」,「哕」而腹满,视其前后,知何部不利,利之即愈。

如果在打嗝,肚子又胀满,视其前后,知何部不利,利之即愈,看看大小便那一个不通,通那一个,前部不利开五苓散,后部不利开承气汤,基本上这种状况都是能治的,如果不能治的话,就是人已经虚掉了,这时候攻下都没有用,如果病人是寒湿很盛的话,又哕,还是用茯苓四逆汤去救逆,如果肚子里面有实堵到,就茯苓四逆汤里面加去实的药,大黄去实,大黄没有所谓的寒热,如果是小便不出来,可以加猪苓、泽泻,但是一定以四逆汤为主证。

以上讲的是厥阴证。

原伤寒论之末篇辨霍乱病脉症并治法,辨阴阳易瘥后劳复脉症,辨痉湿暍脉症,这三脉症有经方家并列入伤寒之末篇,但又是金匮之始篇,实介于伤寒与金匮之间的连接篇,个人认为伤寒到最末厥阴篇即可止,这最后三篇可置于金匮之首篇,以衔接伤寒与金匮本源于一书伤寒杂病论。


留言板: